81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年1月第8卷第2期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朱丽丽1,郑玉飞1,徐辉2(1句容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句容2124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6)【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因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行128层螺旋CT全肋骨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薄层多平面重组(TS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患者1~3个月内复查的肋骨骨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经复查随访或手术证实存在不全性肋骨骨折患者83例(143处)。首次诊断为不全性肋骨骨折者主要表现为肋骨内板或者外板凹陷、骨皮质翘起及细小骨折线。100例患者复查CT发现漏诊不全性肋骨骨折11处,其中5处首次诊断认为是呼吸或者运动伪影,其余6处CT多种后处理技术均未发现阳性征象。TSMPR诊断骨折阳性85例、骨折阴性15例、误诊10例、漏诊8例;CPR诊断骨折阳性86例、骨折阴性14例、误诊6例、漏诊3例;VR诊断骨折阳性64例、骨折阴性36例、误诊12例、漏诊31例;MIP诊断骨折阳性53例、骨折阴性47例、误诊15例、漏诊45例。CPR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后处理方法,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其他后处理方法,且Kappa值较高。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PR对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效能优于VR、TSMPR、MIP,可作为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的首选后处理方法。【关键词】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肋骨骨折【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07(2024)02-0081-04肋骨骨折在胸部外伤中非常常见,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骨折不能及时诊断,延误患者的治疗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1]。肋骨骨折多涉及纠纷,肋骨骨折的数目、断裂的情况与责任认定及赔偿问题密切相关,肋骨骨折的漏诊会带来许多医疗纠纷[2]。肋骨骨折分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骨折线明显,断端常有移位,诊断相对容易。但是临床工作中不完全性骨折也较多,其常常仅有一侧细小骨折线,甚至只有一侧骨皮质翘起或者内外板的凹陷,这部分肋骨骨折DR摄影基本难以发现,需要进行CT检查才能确诊,部分甚至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CT复查才能发现[3]。多层螺旋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