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舞蹈191古筝协奏曲《远清秋》的音乐分析及演奏特点孙语瞳江苏师范大学【摘要】古筝协奏曲《远清秋》由作曲家谢鹏和古筝演奏家赵洁楠共同创作而成。该曲在借用西方创作手法的同时保留了民族特色,蕴含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本文从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展开,分析古筝协奏曲《远清秋》的定调定弦、曲式结构、演奏技法的重点难点以及该曲中古筝与钢琴完美交融的演奏特点。【关键词】《远清秋》古筝协奏曲音乐分析演奏特点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2-0091-06古筝协奏曲《远清秋》,是由青年作曲家谢鹏和古筝演奏家赵洁楠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这首乐曲的曲名取自宋代柳永的诗词《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乐曲运用了陕西地方的音乐元素,在作曲技法上采用了西方曲式结构,使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点与现代创作技法相融合。一、古筝协奏曲《远清秋》的作品概况古筝协奏曲《远清秋》虽是以音寄情,但又有浓厚的诗词底蕴作为铺垫,整体呈现了一种清远、淡雅、萧瑟的氛围。这首乐曲由引子、慢板、快板、再现和尾声几部分组成,是一首优秀的古筝协奏曲。古筝协奏曲《远清秋》的两位创作者谢鹏和赵洁楠,当时都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毕业季的他们饱含着即将离开大学生活的不舍、即将踏人社会的迷茫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于是,他们就将这种情感寄托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切》这首词,并且用音乐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创作了这首古筝协奏曲《远清秋》。离别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凝聚着文人的无限忧伤,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就是其中之一。柳永选择了一个充满悲伤情绪的词牌来抒发自己的心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至今仍在回荡,而作者却要与心上人分别。“夜雨淋铃”之声从唐代延续至今,令人心碎,令人肝肠寸断。这首词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词。词中描写了词人在四次落榜后,乘船南下汴京,与爱人分别时的心情。字里行间饱含着浓重的离别之情,浸透着深深的秋风萧瑟。这一幅忧郁的“秋江离别图”深深打动了每个读者的心。作者正面临的官场失意、被迫与爱人分别的悲痛无一不在折磨着他,秋风萧瑟的意境似乎将这分别的伤感又加重了几分。词人的痛苦似乎使这秋日的景色显得更加凄�。整首词情景交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二、古筝协奏曲《远清秋》的音乐分析(一)曲式结构92《远清秋》这首乐曲分为钢琴伴奏声部和古筝独奏声部,在创作上合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近现代作曲技法的特点。作为一首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