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Literaryart155浅析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尹禹博普契尼是西方音乐史中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他在创作生涯中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因作品中众多精妙的“中国元素”以及高超的写作技巧而举世闻名。作为意大利乃至整个西方音乐史上的歌剧大师,普契尼一生创作了众多世界著名的歌剧作品,其中他所创作的著名歌剧《图兰朵》更是名列世界十大歌剧之一,其中的许多选段至今仍被广为传唱。《图兰朵》的成功与其中的“中国元素”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正是因为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对“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才使这部歌剧受到中国音乐爱好者们的喜爱和追捧。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对“中国元素”的应用可以称之为经典,他不仅在歌剧的题材方面做出改变,还在舞台布景和道具乃至和声配器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创新。意大利音乐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作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之作,对中国歌剧的音乐创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一、普契尼与歌剧《图兰朵》普契尼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音乐世家,家境贫寒,父亲在他5岁时去世,所以他被送到叔叔那里学习音乐,但不被叔叔所接受,被认为是一个粗俗且没有修养的学生。后师从亡父的学生和故乡鲁加的其他音乐家学习音乐。之后普契尼成为卢卡教堂的风琴演奏家与唱诗班教师,直到观赏了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之后,才正式下定决心当一位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在奖学金和亲戚的帮助下于1880年就读于米兰音乐学校学习作曲。普契尼的歌剧作品共有12部,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以及《图兰朵》等。他的创作大多具有真实主义的倾向,取材于底层民众生活的作品较多,从而表现出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但由于阶级不同,在很多时候普契尼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加深刻的社会思想。普契尼的作品中音乐语言丰富,音乐内涵充沛,旋律优美且具有极强的歌唱性。他对配器与和声技术的掌握炉火纯青。普契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真实主义歌剧流派主要追求题材真实,情感鲜明具体。在普契尼的音乐创作中,音乐要素吸取话剧式的对话手法,强调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此外,普契尼还善于使用众多新的创作手法。普契尼早期的歌剧大多数都将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情作为故事背景,而歌剧《图兰朵》正是将当时正处于封建帝制的历史背景下的中国作为故事背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