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No.4引言读后续写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和对情节发展的判断、构思能力,是对语言综合能力的考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教育部2020)。若想培养学习能力,有效途径便是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美国教育学家威金斯(Wiggins)和麦克泰(McTighe)提出逆向式课堂教学设计方法,要求课堂教学以面向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设计以达到学生预期学习效果为依据,其理念与《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在读后续写课堂教学中采用逆向教学设计的策略,即基于预期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从而更好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策略。作为一线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课程改革,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的英语读后续写能力。《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于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教育部2020)。读后续写作为高考新题型,与过去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型有所不同,它更注重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对语篇结构的掌控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对高中英语读写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一、逆向教学设计概述逆向教学设计(BackwardDesign)指教师从最终的结果出发,确定评估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制订教学活动的过程。逆向教学设计包含三个阶段:明确预期的结果、确定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安排学习和教学活动(如下图所示)。传统的正向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材设定课程目标,然后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最后生成教学评价。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教材。而逆向教学设计是以目标为起点,评价先于教学活动,目标、评价和教学活动相一致,为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1999年,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将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化,他们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具体阐释了逆向教学设计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旨在解决传统教学设计上的不足———教学目标不清晰,过于关注对教学文本的解释而忽略学生发展需求。由此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论诞生。威金斯和麦克泰将逆向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师从最终的结果出发,确定评估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制订教学活动的过程。这三个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