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AMPUS教学纵横69-苏鑫-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做好德育工作就是让学生在思想、道德启蒙时期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引,为其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发展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优质活动和资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其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学透、学扎实,从而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想认知情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旨在围绕课堂目标创设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知识的思维场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告诉我们作者在创作文章或者诗词的时候,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情境中,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熟悉情境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文章的含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思想教育要素,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引导的方式,把学生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事物或者故事搬到课堂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思维场景,引导学生认识情境中的人物、故事以及逻辑关系,从而启发学生思想认知,让思想教育得到有效落实,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教学《寒号鸟》时,教师就可以将这则寓言故事对应的动画视频拿到课堂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寒号鸟”的语言特点和思想特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寒号鸟是一只怎样的鸟?”这样的话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同的答案点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们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我们以情境代入课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分析和理解,不仅营造了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且也引导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思想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谦虚、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以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落实德育工作。二、丰富案例,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的角色价值,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有效地利用教材,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加以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引入的方式,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与教材中道德要素相通的实例,降低课程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对学生的道德认知予以熏陶和感化,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体现了朱德司令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道德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教师就可以以“以身作则”和“同甘共苦”两个词为出发点,为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如我们熟悉的张桂梅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