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特稿流传有序——普洱学院与绝版木刻的学缘关系普洱学院/李丽祥摘要:普洱绝版木刻版画家群体通过近40年的努力,使得绝版木刻这种普通的技法程序释放出了空前的活力,在全国美展、版画展中斩获了3金,4银,2铜的佳绩,成为了云南版画的重要群体。40年前普洱学院美术专业培养的魏启聪、贺昆、张晓春等一批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对绝版木刻技法的艺术探索,推动了普洱版画在中国版画界脱颖而出,使云南版画与黑龙江、江苏、四川等省份并驾齐驱,并为当代中国版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普洱绝版木刻艺术家回归普洱学院,强化了绝版木刻的学缘关系,又助推了普洱学院美术专业的创新发展。关键词:绝版木刻版画普洱学院学缘关系中国版画历史悠久,现存最早为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1931年在鲁迅的新兴木刻倡导下,我国版画创作翻开了新篇章。改革开放后,中国版画进入了新的发展期。云南版画的崛起既是美丽丰富神奇的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巧妙融合的成功,又是一种新的版画技法程序——绝版木刻得以创新发展的结果。一、绝版木刻套色木刻版画分为多版套色木刻和独版套色木刻,独版套色木刻又被称为原版套色木刻,普洱(思茅)本土画家称其为“绝版木刻”。多版套色木刻版画是每个色雕刻一块板,一幅画面印几个色就需要雕几块版,通过多板雕刻及多板套印来完成创作作品,其优点是只要保留好雕刻套印所有原版就可以重复多次复制作品,缺点是比较浪费版材,分版制版技术繁杂,色彩丰富程度及多版套印精准度不如独版套色木刻版画。198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叶公贤先生著述的《版画基础》,该著作中提出“原版套色法”,讲述了绝版木刻技法的基本原理。绝版套色木刻首次从最浅颜色或从最深颜色雕刻起印,在原版上刻掉最浅的颜色或最深的颜色并起印第一版,再次从次浅或次深颜色刻、印,依次逐渐推移,直至在同一块版上完成画面的所有色彩雕刻、套印,最终完成作品创作。作品创作完成时在原版上仅保留下最后一遍印制色彩时所需的浮雕图案,而其他色域的浮雕图案已经铲去,进而无法再进行第二次画面的复制。其优点是省板、可多层套印,由于对版标记固定,套印色彩精准丰富,目前同一画面最多可以套印40余个色彩,充分发挥了绝版套色的优势。缺点是作品完成时原版已毁,成了绝版作品,不可像多版套色木刻一样反复套印,但有限的印刷又具备了版画的复数特征,有限印刷增强了版画作品的收藏价值。绝版木刻由深到浅方法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