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跨学科学习的多元动态评价体系设计与实施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小学吴逸秋【摘要】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既要立足于语文学科,又要高于语文学科。整个评价体系遵循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多维度要素的深度整合以及多元方式的匹配三重原则。开展评价须遵循以下思路:目标导向,确定评价方式;立足表现,开发评价量规;嵌入教学,动态调整优化。整个评价体系兼顾目标、内容、形式等,指向激励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助推学生成长。【关键词】跨学科学习;评价设计;表现性评价《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统筹规划了跨学科主题活动,旨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实施。落实在语文课程内容中,即设立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要想在跨学科学习中有效开展评价,笔者认为要点有三:一是厘清跨学科学习评价的特征,二是厘清多元的评价思路,三是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跨学科学习评价的原则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依据是“在一般学科的教学评价基础上形成的,既要立足学科,又要高于学科”[1]。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多维度要素的深度整合,以及多元方式的匹配是跨学科学习评价的重要原则。1.共通素养的导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评价是贯彻课程价值取向的重要方式,要遵循素养导向,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也不例外。核心素养所涵盖的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又包括超越了语文学科的各个学科都必须关注的素养,并以此作为评价设计的参考维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旨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多科学知识的能力,更需要学生具备沟通、合作、创新、审辨等共通素养。2.多维度要素的深度整合跨学科学习评价应突出课程特征,除了考虑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还要将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纳入考量范畴。义教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作出了以下提示:“评价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3]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知识、态度和能力”三大要素构成了跨学科学习的评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