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教材教法┆课程建设课程标准理念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七年级上册《春》教学为例李玲(无锡市仓下中学,江苏无锡214000)【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认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习主体、学习情境、学习效果,符合语文新课标理念。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有利于教师改变观念,精心设计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春》为例,可从目标设置、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拓展、任务评价五个方面落实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关键词】新课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语文;运用【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5-0116-04【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5.035202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要求,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指出,应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群。这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理念不谋而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中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锻炼分析问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学习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教师为学习引导,在任务设置、难点处理时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适时的帮助;强调任务为学习主线,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并提出任务,学生进入情境并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分析、分解任务,最终完成任务。本文以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春》为例,在语文新课标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等理念指导下,结合自身赛课经历,从学习任务设置、任务分析分解、任务在实践活动中解决、课后任务拓展以及学习任务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运用。一、激发学习兴趣,根据目标设置任务教师设置学习任务时,应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根据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发展必须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在外部环境作用下,主体内部不断同化和顺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