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1期2024年3月信阳农林学院学报JournalofXinyang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Vol.34No.1Mar.2024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遵循、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徐茂华,张铭月*(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54)摘要: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最终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生动体现,还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相关论述的重要成果。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能够有效补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短板,在坚定文化自信中促进文化自强,构建文明发展的中国范式,为世界文明进步提供中国参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更好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路中图分类号:D6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2]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以来,党带领人民扎实推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衡富裕,这也代表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在纵向程度和横向范围上的细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包含“精神生活”“共同”和“富裕”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范围目标、程度目标和成果目标,体现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环境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和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1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遵循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产生强烈共鸣,还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哲思,是习近平总书记共同富裕相关论述的重要成果。1.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了依据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价值取向上有深刻的契合性,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再次绽放真理的光辉。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已的全面的本质[3}。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本质力量的全部展示和发展,也就是人自身所具有的全部能力的施展和发挥,由此来改造自在自然,进行物质生产。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恩格斯也曾经指出,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5]。也正因为如此,人的发展是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