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No.2课例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教会他们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间建立关联,从而归纳和提炼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以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教育部2020)。这里的“新知识结构”即结构化知识,《课程标准》中类似的表述还有“新概念”“新的知识结构”等。《课程标准》指出,语篇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这里的“内在逻辑结构”又可称之为“篇章结构模式”,包括从属/依附结构式和并列结构式两种模式(刘礼进1999)。并列结构式阅读语篇指一个阅读语篇包含若干个主题相关、结构相似的微语篇。这类语篇在新修订的人教版、外研版等多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但当前的高中英语并列结构式阅读语篇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语篇关系割裂化、主题意义探究浅表化等顽疾,导致学生碎片化获取零散信息,忽视了语篇的内在逻辑关系,无法围绕主题意义整合信息,不利于阅读效果的有效提升。下面,基于结构化知识,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探讨在高中英语并列结构式阅读语篇教学中构建结构化知识的具体实施路径,以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知识结构,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地课堂。一、理论基础结构化知识指经过梳理、组织和整合文本信息后形成的概念结构,促使知识间形成逻辑关联(张秋会、王蔷2016)。结构化知识以知识为学科基础,以思维为心智保障,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就英语学科而言,英语教学中的结构化知识即英语结构化知识,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以语篇为依托的融通语言、思维、文化的知识形态,既是英语语言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又是实现主题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重要基础(赵连杰2020a)。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建构结构化知识,能够有效统整教学内容,打破语言知识碎片化教授、语篇关系割裂化处理、主题意义浅表化探究的传统教学模式,促使英语教学转向整合关联的结构化学习和注重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目标。英语结构化知识为并列结构式阅读语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在英语并列结构式阅读语篇教学中,教师基于结构化知识,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重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