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024年3月(总第259期)英语广场纪录片翻译中的语义缺失问题□李欣蔚孝红波[摘要]纪录片因具有真实性、思想性、文献性、揭秘性以及艺术审美、文献典藏和文化传承等价值,被认为是最适合进行国际传播的文化载体。但纪录片翻译中出现的语义缺失问题会影响他国观众对纪录片内容的理解,语言背景差异会使译者对词语的把握和使用出现偏差,影响信息传递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纪录片翻译中出现的对应词不当、文化形象缺失、文化概念差异这三类语义缺失现象,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采用归化策略,减少语际差异的影响;用音译结合注释或适当增词的方法,减少文化差异的影响;合理利用类比替换,减少思维差异的影响。[关键词]纪录片;翻译;语义缺失[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7-0035-04作者简介:李欣蔚,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口译。孝红波,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学。收稿日期:2023-7-241纪录片翻译的特点与需求1.1纪录片的主要功能互联网作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纪录片有着引人入胜的视听效果,真实画面配合相关解说能够生动翔实、较为全面地展现想要介绍的事物,它作为大众叙事媒介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因此更易于被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所接受(沈悦等,2018)。纪录片是较为高效且受欢迎的传媒载体,世界各地的人能通过纪录片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从未涉猎的文化事物。英语国家的纪录片通过翻译引进中国,让中国观众可以领略其他文化的别样风采;通过翻译“走出去”的中国纪录片也使国外观众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兰玉玲等,2022)。1.2纪录片的翻译要求不同国家可以基于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开展交流活动,建构起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张成军,2014)。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化、翻译三者之间体现了一种动态交互的依存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靠语言承载和传播,中间的桥梁就是翻译(赵青,2012)。没有正确的文化词汇、文化概念翻译,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就无法实现。纪录片要想达到好的效果,观众的视听体验非常重要。这要求纪录片字幕译文应与原文长度基本相近,避免字幕与画面内容出现较长的时间差。同时,译者要尽量弥补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之间的文化鸿沟,避免出现有歧义的或无法理解的翻译。此外,翻译要不损失观众的观看兴趣和了解其他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