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基于预习状态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缪春艳(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100)摘要:预习是学生基于文本展开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而教学设计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预习的概念和意义,接着分析了小学生的认知与学习特点,又对预习状态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预习状态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以期能为一线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预习状态;教学设计;自我效能感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落实生本理念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关联他们已有的知识,结合他们的需求和发展设计教学课程。预习是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准备所学知识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状态开展。一、预习的概念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1.预习的概念预习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学生主动进行的一种学习准备活动。通过预习,学生会预先熟悉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这种准备可以包括阅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独立学习等。就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学案,让学生根据预习学案进行自主预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与调整。因此,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2.预习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和愿望,它在塑造学生学习行为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预习作为一种课前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在课前主动阅读或研究即将学习的内容时,学生更容易在课堂上保持专注,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学生更有信心,这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预习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目标导向型学习动机。当学生知道将在课堂上探讨的主题,并且能够将这些主题与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兴趣联系起来时,学生更有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预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渴望在课堂上实现这一目标。二、小学生的认知与学习特点1.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小学生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