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漫步乐林佳珍品茗instru非遗视域下濮阳大平调的传承与发展探究文/王菲菲王志军*摘要:大平调不仅仅是地方戏曲形式的一种,它更是音乐文化的包容者和河南地方戏曲文化的承载者。在当今生活节奏较快的发展模式下,戏曲面临着传承、发展、创新等问题。我们将如何继承发展大平调文化,应该如何发展符合当今时代的大平调戏曲?面对大平调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我们将如何应对?在戏曲“非遗后时代”我们不仅要看到所取得的成果,更要看到隐藏的问题,更要清楚濮阳大平调面临窘境的原因。本篇论文将通过以笔者家乡濮阳大平调为切入点,与大家共同探讨濮阳大平调的发展与传承,如何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以及在发展传承中所存在的问题。关键词:传统音乐濮阳大平调发展创新非遗文化一、濮阳大平调的传承与发展大平调这一剧种的来源和历史渊源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资料记载,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大平调大约起源于明代中期,是由开州椰子演化而来,然后与本地的戏曲、说唱、语言等结合,因此又称大椰戏、大油郴。另一种说法是认为该剧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剧种,应该是由北曲弦索腔演化而成。但目前根据资料考察第一种说法相对更加具有参考性,据《河南地方戏曲志(三)》记载:“剧种的由来据老艺人讲早在明朝期间濮阳有位姓刘的员外在山西省居官,年迈告老还家时从山西带回一班戏子,回来后经过修整并结合本地音乐风格,加进土乐器大、二、三弦和卖豆腐用的枣木椰子,取名大油椰,因唱腔平稳,故又叫开平调。”该剧种主要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五个省份,但是总的来说对于大平调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多。很多剧本、资料、曲谱已经失传,关于它的文化、历史等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进入实地进行考察,与当地的工作者、民间艺人进行交流。初代大平调被称为大油郴或者大戏,在建国初期才被称为大平调。大平调是濮阳土生土长的一个古老剧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黄河两岸颇有影响具有“戏曲活化石”之称。其唱腔旋律圆润平缓又是中原地方音韵,故称平调。大平调形成了三种流派。濮阳大平调即东路平又称开州平,以淡阳为中心主要流行于清丰、南乐、范县等地;另外则是西路平、河东平。但是其发展的地域范围有限,由于受到方言、传承方法等问题的影响,它的发展仅仅局限在山东和河南接壤的周围村镇。所以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平调艺术逐渐走向没落。如今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大平调在这样一个坏境下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