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工作坊载体下的语文戏剧课堂教学策略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小学史超华儿童戏剧工作坊源起于英国,是一种将创造性戏剧与工作坊相结合的创新学习模式,集合了体验、参与以及互动等元素,不仅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还能激活课堂,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儿童戏剧工作坊载体下组织小课题集萃学语文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也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一、演绎人物动作,体验表演趣味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其中的“戏”字也指代游戏的意思,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为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对各式各样的游戏都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将戏剧元素融人课堂实践,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来说,在学习小说等体裁的文本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利用动作演绎人物的状态,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这样表演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将从被动参与课堂变为主动参与,还可体验表演的趣味。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用彩色笔批注有关少年闰土形象的语句,鼓励学生将语句所展现的场景演绎出来。有的学生表示,原文中有一段关于“我”和闰土的对话非常精彩,此处最能彰显闰土的形象,尤其是其中提到了闰土用智谋抓鸟和刺猜的故事,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勇敢、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鉴于此,教师可鼓励学生放飞想象,想一想闰土刺猜和抓鸟的场景是怎样的,闰土当时的面部表情和状态是怎样的,等等,鼓励学生利用动作演绎该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还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具,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方式演绎原文中的场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闰土形象的认知,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土的朝气和活力。本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片段进行动作演绎,为的是通过肢体动作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动作演绎,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课文主旨。二、指导学生朗读,加强文本理解研究数据显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与戏剧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戏剧本身牵扯大量的台词,而“台词”是重要的戏剧元素,教师不妨将戏剧元素与朗读相结合,通过分角色朗读活动,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想要弘扬的人物精神及传递的情感内涵。具体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的朗读行为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在朗读时代人自身情感,体会角色的喜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