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家访谈/基于理论的视角谈中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孔朝晖访谈录①孔朝晖张硕孔朝晖,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曾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为云南大学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俄罗斯文学与思想,中俄文学比较等。在p6eMbabHeBocoa(《远东问题》)《俄罗斯文艺》等中俄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摘要:“比较文学”是中国教师讲解西方文学的首要视域。其中,研究一个文学母题或主题(比如“父与子”“寻找”“漂流”“失乐园”等)起源和发展的“主题学”;研究某一类形象、某一个故事原型在从母国向他国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恒定结构等问题的“流传学”;研究某一部外国文学经典翻译到中国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否经过改编删节,译本的语言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的“译介学”等等具体方法都非常适合我们的一线教师学习,并在教学中开拓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关键词:理论视角;外国文学作品;语文教学;比较阅读张硕(上海市七宝中学教师):孔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您参与本次访谈!犹记得当年您给我们上西方文学专业课时的风采,不仅专注于文本解读,而且分析视角独特新颖,课堂研讨氛围也很浓,让我们收获很大!多年后,我与当年的很多同学都成为了中学一线教师,在教授学生西方文学作品时仍然能够想到您当年的教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学习任务群11为“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包括附录2的建议课外读物中也列举了很多外国作家作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哈姆莱特》《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等篇目。但是很多学生反映读不懂,也不愿意读,这就给中学语文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挑战,包括我自己当年作为学生时,也觉得很多外国作家的作品又长又难懂,而您多年致力于西方文学的研究,尤其作为俄国文学研究的专家,成果颇丰,能不能谈谈是如何保持这份热情,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孔朝晖:张老师好!很高兴我们以师生加同行的关系进行这场谈话。其实我始终认为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也罢、大学的文学课也罢,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爱上文学,激发他/名家访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02/005们读文学的热情,以及面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语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