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024年4月(总第263期)英语广场基于环境学学术论文的译后编辑分析□李霖僮韩戈玲[摘要]本文以环境学学术论文主体部分为研究对象,对机器翻译结果中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从词汇术语错误、句法结构问题和篇章连贯问题出发,结合机器翻译实例探讨科技论文的译后编辑,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译文修订策略。[关键词]科技文本;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11-0051-05收稿日期:2023-11-91研究背景自2013年神经网络机器翻译问世以来,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使用在线翻译引擎处理众多领域的双语文本,不过,神经机器翻译和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一样,难以有效处理长度超过60个字词的语句(Koehnetal.,2017),因此译后编辑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翻译模式具有诸多优点:(1)缩短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2)译文错误数量明显少于传统的人工翻译,译文质量较高(王湘玲等,2021);(3)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在科技文本翻译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因为科技文本翻译主要为专业人士提供信息,文字直白、句式固定,所以,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翻译模式更适合科技文本(唐叶凡,2019)。另外,ChatGPT等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大语言模型取得迅猛进步,相关研究显示,现阶段ChatGPT等产品的训练语料主要为英文,这些产品在处理中译英等需要中文知识和常识储备的任务时,经常出错,甚至出现偏离实际、捏造事实的情况(张华平等,2023)。所以,在人工智能完全胜任翻译工作前,人工译后编辑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翻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2译后编辑的研究现状国内有许多学者正在研究科技文本英汉机器翻译相关问题,如杨文地等(2021)从陌生化语言现象出发,研究机器翻译能否理解语言模糊性、分析歧义以及判断肯定否定的真实含义等。也有学者聚焦具体机器翻译错误,探讨错误类型并提出译后编辑策略。吴芳芳(2021)基于科普文本,以翻译多维质量标准MQM模型对谷歌翻译输出的结果进行错误归类,针对文章的流畅度提出译后编辑的策略,即重组语句结构、调整词语位置、改写语句。朱慧芬等(2020)关注译后编辑应遵循的具体原则和可采用的策略,包括在文本层面上补充或删除暗含的或多余的信息,在衔接层面上适当替换词语,在自然层面上调整措辞等。目前,关于译后编辑的探讨集中于特定文章类型或文章特定部分,如摘要或标题(李文聪,2018;王妍炜,2016),而关注科技论文主体部分汉译英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同于摘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