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所有个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官、触觉等感官,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教育部2022)。多模态话语理论提倡利用各种感官智能参与学习,促进学生智力的多元化发展,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成效。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变革课堂教学理念、教学空间、教学方法,重建课堂样态已经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变革课堂教学已成共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辅助作用(教育部2022)。为进一步推动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将多模态教学与智慧课堂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多模态智慧课堂,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多模态话语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构建更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教学体验,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多模态教学与智慧课堂融合的新课堂是科技赋能教育的结果,该课堂以诊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教育教学起点,设置更加人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自我效能感,使教育更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实现规模化的因材施教。一、多模态教学与智慧课堂融合的特征(一)融合多模态资源,情境创设真实化数字化时代,多模态智慧课堂需要教师整合多模态资源,创建真实情境。随着人工智能AI和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使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走向真实的具身沉浸,迫使传统以语言创设的单一、静态的情境朝着数字技术营造动态化、多模态真实环境发展。多模态智慧课堂融合全域场景,突破时空的边界,沉浸体验互动。数字化情境则以数字技术驱动全要素载体,使情境具有直观的动态机能。数字化融合多模态场景创设,能够让教育主体感受智能互动,强化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获得沉浸式体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全场域沉浸式的环境为教育带来新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二)创新多模态教学,人机交互协同化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指人类智能、人工多元智能视域下智慧课堂与初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