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Vol.45No.1Jan.2024JournalofXizangMinz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2024年1月第45卷第1期西藏民族大学学社会科学版敦煌藏经洞绢画Steinpainting35.Ch.lvi.0034考赛本加,于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Steinpainting35.Ch.lvi.0034是一幅观无量寿净土经变图。绢画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是莲花手和金刚手菩萨,尊格与风格和其他同时期观经变图像中的胁侍菩萨不同,这种组合应该受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大日如来与莲花手、金刚手菩萨图像的影响,与吐蕃时期密教题材绢画中的菩萨形象接近。绢画的右上角绘制的“未生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着吐蕃装,对比其他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绢画,推测该绢画时代为吐蕃赞普坏祖德赞执政期间(815-841),应为类似“白央”一样精通吐蕃和唐两种佛教艺术风格的画僧所绘。关键词:吐蕃;观经变;菩萨;大日如来中图分类号:K87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24)01-0042-06收稿日期:2023-10-05作者简介:赛本加(1994-),男,藏族,青海贵德人,现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青藏高原考古。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藏族民间苯教与普米族韩规教比较研究”(项目号:22BZJ032)的阶段性成果。前言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观无量寿净土经变图绢画,编号为Steinpainting35.Ch.lvi.0034,绢本设色,高173.5、宽120厘米。英国学者韦陀(RoderickWhitfield)在1982年出版的三卷本《西域美术:大英博物馆斯坦因收藏品》中介绍了这幅绢画,通过与Steinpainting32.Ch.xxxvi.004的比较(图1),认为其为9世纪初期的作品,但作者并没有作出更多解读KP30)。O该绢画中,主尊阿弥陀两侧的胁侍菩萨像与敦煌典型唐代观经变图像中的胁侍菩萨像的风格差异较大。赵晓星认为上述两幅绢画虽有相近之处,但观经变相(Steinpainting35.Ch.lvi.0034)中的菩萨像的面部具有异域风格,突出眼部线条,脸较为方圆,眼位于脸部中间,呈孩童面部特征,这些特征与尼泊尔风格较为接近[2KP198-21]。笔者在梳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该绢画不仅绘制了两尊“异域风格”的胁侍菩萨像,而且在右侧上部的“未生怨”图像中,描绘了吐蕃装人物形象,为该幅绢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鉴于此,本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考证该幅观经变相图的形成原因及绘制年代。43赛本加:敦煌藏经洞绢画Steinpainting35.Ch.lvi.0034考一、阿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