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AcademicsandPractice学术与实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教学实施案例许华容(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是贵州大学面向非信息类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以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数字化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其受众面广。本文从探索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出发点,明确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基金项目:贵州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JG201729)。作者简介:许华容,男,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一、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目标与新任务,它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相比,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底色,其教学方法较为灵活[3]。在贵州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许华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教学实施案例┃251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以计算思维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和数字化应用能力为目标,以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算法与数据结构等知识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通过相应的实训环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思维、数字化思维习惯,不断提高数字素养和数字化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实现计算机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打下基础。为此,将思维模式转变、能力提升和价值观重塑相融合,在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思政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