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月刊)2024年第3期(总183期)57Financialmanagement·财务管理公立医院多院区管理模式浅探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徐军学【摘要】公立医院一院多院区的现象目前已经非常普遍。本文针对公立医院如何做好多院区管理,提升医院管理能力,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和质量,通过集团对子公司管理模式研究,提出医院多院区集权管理型模式、混合管理型模式和分权管理型模式,针对医院实践提出管理模式适应条件,为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提供参考。【关键词】公立医院多院区管理模式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满足公众对健康的需求,国家对医疗投人不断增加,全国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上海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市级公立医院。市级公立医院院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一家市级公立医院多数一般以一个主院区为中心,部分市级公立医院因业务拓展需要和方便患者就医,在主城区会开设规模较小的门诊部等作为补充,形成了医院多院区的格局。医疗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市区主城区,郊区或非主城区医疗资源相对较少。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模式可参考企业总公司或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或分公司管理模式,设置分院管理架构。但因医院医疗业务特点、业务运营管理特殊性和不同院区功能差异性,以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公立医院对分院区管理又具有其特殊性。根据相关研究,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管理模式分为行政管理型模式、管理型模式和治理型模式三类模式。结合医院多院区管理特点,将公立医院多院区管理模式分为集权管理型模式、分权管理型模式和混合管理型模式。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二、公立医院多院区管理现状分析(一)公立医院多院区现状分析随着城市郊区开发建设,主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郊区居民对医疗资源尤其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主城区主院区医疗业务场地面积受限,需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上海市卫生医疗管理部门从“十三五”开始,对公立医院向医院主院区外或郊区布局,通过建设新院区、托管、医联体、合作等形式,向医疗资源较缺的地区布局,拓展分院,市级公立医院逐步形成了多院区格局。最典型的是上海“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郊区新建三级综合医院“5+3+1”工程,“5”即在浦东、闵行、南汇、宝山、嘉定5个区分别引人长征、仁济、六院、华山、瑞金等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新建了以仁济、六院、华山、瑞金等医院主导的院区。医院前期均为独立法人医院,经过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