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会计电力企业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应用探讨白杨(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输配电价改革持续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着外部监管趋严趋紧、内部提质增效的双重压力。基于此,电力企业更加关注安全保供、经营质效等价值目标,深入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针对该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资产运营成本数据规则不统一、资产管理运营缺乏智慧共享理念等问题,深度融合业务链和价值链,给出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推动设备资产的“实物一作业一成本一价值”管理的有效衔接和业财数据的全面融合,为提升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业务全链条的财务决策、价值创造、协同服务能力奠定基础。关键词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一、电力企业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必要性电力企业多年以来按照采购、建设、运维等维度,形成了条块分割的资产管理模式。原有的资产管理模式按照专业管理需求设计技术参数,但各个管理阶段的需求并不一致。例如,采购阶段偏重于价格管理,建设阶段偏重于便捷性管理,运行阶段偏重于使用寿命管理等。受管理需求不一致的影响,原有的资产管理模式依托于生产管理系统,形成大量标准、口径不一致的数据。使用这些数据分析企业管理情况,会出现数据不匹配、结论相悖等问题,难以支持电力企业的战略转型,无法适应电力企业资产密集型发展模式及成本监审的要求。为统筹实物与价值、作业与成本,促进资产的价值管理与运维成本的融合应用,电力企业需要引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新模式,进而构建以“服务战略、服务监管、服务业务”为目标的全域资产价值管理体系。电力企业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可有效推动业务协同向数据协同、设备管理向资产管理、评价驱动向策略驱动的转变,提升全域资产价值管理水平。二、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新模式应用和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寻求相应对策。(一)资产运营成本数据规则不统一电力企业在应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新模式和推进业财链路的过程中,已经将物资设备采购成本、资产建造成本、设备运维成本等信息同步维护到生产管理系统中。但是这些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信息缺少标准化、数字化、一体化模型支撑,成本量化分析应用的数字化基础尚未形成固化规则,难以有效衔接各阶段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无法将管理目标转化为量化指标。(二)资产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