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畜禽养殖场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预防与疫苗研究进展全丽娟(灵川县灵川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桂林541299)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也日益严重。病原微生物是引起畜禽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畜禽养殖场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预防与疫苗研究是当前畜牧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畜禽养殖场常见病原微生物、免疫预防及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畜禽养殖场的疾病防控提供参考。关键词:畜禽养殖场;病原微生物;免疫预防;疫苗作者简介:全丽娟(1978—),女,汉族,广西灵川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科技工作。畜禽养殖是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肉、蛋、奶等食品。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畜禽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其中,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不仅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养殖业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重点。1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预防畜禽养殖场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真菌主要有曲霉菌、毛霉菌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容易引起畜禽疾病,给畜禽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如近几年暴发的非洲猪瘟,对猪养殖产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2015—2020年,中国生猪年末存栏量经历了大幅波动。2018年生猪年末存栏量42817万头,比2017年减少了508万头,同比下降了1.17%。2019年,生猪年末存栏量进一步减少到31041万头,比2018年减少了11776万头,降幅达到27.50%。尽管在2020年生猪年末存栏量有所回升,达到40650万头,同比增长了30.96%,但与疫情发生前的生猪年末存栏量相比还是有所下降。为有效预防畜禽养殖场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需要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在制定免疫计划时要充分考虑畜禽种类、年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等因素[1],以及当地疫情情况和疫苗种类等。另外,定期免疫检测是及时发现免疫漏洞和评价免疫效果的重要手段。定期检测畜禽抗体水平可以了解免疫接种效果,及时发现免疫失败或疾病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加强人员培训可以增强养殖场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病原微生物的识别与防控、疫苗接种技术、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同时,注重生物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相关规定[2]。在人员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