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64健脾益气法在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分析郝海英玉田县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4100摘要:目的研究健脾益气法在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案从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选取我院小儿厌食症患儿,共82例,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观察组采用传统的方法与健脾益气法进行处理,比较两组在处理后的效果。结果两组厌食症幼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幼儿治疗前后的疾病情况,经过对比,两组幼儿厌食情况、精神状态、形体消瘦程度及排便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别,差异不存在统计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幼儿的厌食情况、精神状态、形体消瘦程度及排便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幼儿在治疗效果,经过对比,观察组幼儿显效16(39.02%)例、有效23(56.10%)例、无效2(4.88%)例,总疗效39(95.12%)例,对照组幼儿显效14(34.15%)例、有效18(43.90%)例、无效9(21.95%)例,总疗效32(78.05%)例。观察组的总体有效性为95.12%(39/41),显著地大于对照组的78.05%(32/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对患儿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结合健脾益气方法进行干预,既可以使患儿的厌食情况、精神状态、形体消瘦程度及排便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还可以使患儿的疗效得到明显提升,既是一种适用的方法,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关键词:健脾益气;小儿厌食症;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244.1在临床上,儿童厌食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消化功能障碍的综合疾病,其发病病因尚未有明确记载,但据相关研究表明,小儿厌食症分为病理性厌食和后天性厌食。病理性厌食主要是因为在对幼儿进行某些疾病治疗时,药物或治疗方式导致,引起幼儿厌食或拒绝进食;而后天性厌食则是幼儿在后天的日常生活中长期保持不良饮食习惯、肠胃功能不平衡或微量元素缺乏等有着密切联系。小儿厌食症发病群体主要是3~7岁的幼儿,其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幼儿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一定时间内都不进食。厌食症虽然对于儿童而言,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危险,但长此以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消化和肠胃功能,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成长发育。在临床治疗中,西医常采用能促进肠胃蠕动、补充微量元素等方式进行治疗。中医则认为,患有厌食的幼儿多以脾气虚者为主,脾虚导致的厌食一般病程较长,且常伴有面部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