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9建筑工程影像专业化发展与应用拓展构想赵大千中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开发区),北京100176摘要:本文以笔者历时两年半亲身参与纪实拍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设全过程的经验为线索,通过与当前建筑工地的“影像采集”行为进行对比,思考从影像采集设备、影像拍摄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专业化改造,使影像拍摄技术能够更好地适配“建筑施工环境下进行工程影像采集”这一专业化需求的可能性。同时展望专业化的工程影像与数字孪生、5G、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结合,继而丰富、拓展工程影像的使用边界,以“新影像”优化“建筑”行业的发展。关键词:工程施工;工程影像;数字孪生;设备专业化中图分类号:TU3181建筑工程影像的历史追溯巴黎圣母院,始建于公元1163年,正式名称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法国地标打卡地和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代表。1839年8月15日,化学家达盖(Daguerre,1787-1851)用他发明的银版摄影术,为巴黎圣母院拍摄了第一张照片,成为摄影术发明早期最为知名的一张专业建筑照片。《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1992年版)对“建筑摄影”的定义为:“建筑摄影主要是记录建筑特点,专为建筑师、设计师或历史学家服务。”这句话首次表明了建筑摄影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像达盖这样为固定建筑进行拍摄的工作即是建筑摄影的雏形。此后,欧美各国开始进行建筑影像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打破了文字史料的局限,人们纷纷从20世纪初至今的许多影像资料中寻找建筑的真实信息。进入21世纪,电子化数字影像技术开始尝试运用全息模拟对建筑进行复制。在中国当前的建筑建设过程中,建筑与影像早已结缘,通过摄像机、单反照相机和手机,拍摄采集到的影像一方面用于规范建设者的生产行为,强化建筑工地管理,规范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作为历史材料入档。另一方面用于项目建设的内容传播,树立典型人物形象,突出资方深厚的专业实力。随着影像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工地管理也开始应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为工程信息化管理赋能,各方对于建筑施工影像的需求与日俱增,要求也逐渐细化,“建筑”与“影像”这两个专业领域正呈现深度交融的趋势。2当今建筑施工环境中的“影像采集”行为当前建筑施工环境中的“影像采集”行为,根据影像素材的不同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种:(1)以规范施工人员行为、规范验收标准、为工程建设质量而服务的工程影像采集。包括工地周遭的临时监控,安全员监督检查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