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素有“诗以言志,歌以咏情”之说。学习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作用。而意象是诗歌最基本的艺术范畴,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基本元素,诗歌常用意蕴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诗歌意象,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展开探究。一、积累诗歌意象,树立文化自信“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中国古诗词中含有大量的意象,作为表情达意的外在寄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追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诗经》,其中就有了丰富而有生命力的意象。如《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荷花最早的意象即存在于这首诗中,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先民朴实的审美风尚。义教新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为语文核心素养之首,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大量意象,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赋予了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如“冰雪”喻坚贞高洁,“白云”喻自在逍遥,“斜阳”表惆怅凄苦,“秋桐”表凄凉悱恻,“梅花”喻高洁人格,“孤舟”喻特立傲世,“南浦”表惜友送别,“捣衣”喻牵挂亲人,“剪烛”谓久别重逢,等等。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日常诵读进行积累,把握古代诗歌中丰富意象的基本含义,以便正确解读古诗的思想感情,从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思想,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二、解读诗歌意象,强化语言运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来培养语感、训练思维、交流表达、感受思想、理解情感,在强化语言运用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品析词句,剖析意象读懂一首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最关键的是读懂诗歌语言,也即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创作使用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日常使用语言,也有别于其他文体语言。古诗中的意象一般以名词形式出现,有的通过单个意象来表达思想,也有的通过意象组合来传递情感。这里主要谈一谈对意象组合的解读。一是同类意象组合。有些诗歌会把具有同类指代内涵和思想感情的意象组合、叠加在一起,借以表达丰富多样的思想感情。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将“回乐烽(烽火台名)”“雪沙(沙漠)”“受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诗歌意象教学探究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中金丰路分校袁曹阳【摘要】意象是创作主体根据客观物象景观创造出来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