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新校园2024年第3期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召唤,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从事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应始终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生命线,视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使学生变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从而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独领风骚的杰出人才。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人把精力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增强内心的动力和探索的冲动。如果从内心深处想要去探索一件事情,就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会推动一个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去实现目标。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结合文本,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怀着好奇心情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打开知识的大门。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通过对风、水、动物三方面发出不同声音的描写,向学生展示来自大自然的美妙。课文十分贴近学生日常的生活经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上课伊始,我选取了课文内容出现的各种声音——微风轻翻树叶的声音,狂风大作呼啸的声音,小雨敲打水洼的声音,小溪、河流、大海、瀑布等不同形态下水流的声音……通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的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十分自然顺利地走进文本,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渴望。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真正感知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讲授中,教师能够结合文本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地激发兴趣,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语文教学制胜的法宝。在执教六年级上册《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有效地达到课内训练学生朗读的目标,我根据课文内容,播放了一段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画面上不断展现着桂林的山、漓江的水,伴着壮美的解说,学生逐渐陶醉在迷人的美景和动听的配音之中,继而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练习朗诵。学生这种自发的朗诵,大大提高了朗读水平,同时也达到了理解内容、领会表达的目的。伴随时代的发展,课堂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