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幸福幸福2023年8月月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价值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也是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心育和德育相融合,既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又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对推动优质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与改革。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指在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和运用各门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理想信念教育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课程内容、表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关联,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都是以人为主体,旨在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均具有相似的现实意义。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方面的培养,二者具有互补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纳入课程思政,将德育和心育紧密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得到全面发展。课程思政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意蕴拓宽思政教育路径寻求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共同点,将其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的关联性最大化,不断拓宽其应用途径。当前,大学生处于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优化思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形成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科学化、合理化的思政课程,进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范围。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新时期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相关课程改革也因此备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响应国家号召,以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