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第37卷第2期2024年1月Vol.37No.2January2024艺术科技0…引言恩施土家族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恩施咸丰、宣恩等县,地处偏僻,山多地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所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居住文化。土家族吊脚楼出现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类型繁多,不同地区的吊脚楼有着相同的建筑基因,同时又各具特色。恩施土家族吊脚楼为木构架、木装修,而重庆汉族多采用竹、木材料,黔南布依族聚居地区因木材短缺,多用石料。从结构构架来看,吊脚楼分为捆绑式和穿斗式两种类型。其中,重庆汉族吊脚楼采用竹木捆绑式,而侗族、湘西及恩施土家族、水族等民族吊脚楼均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其中,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具有独特之处:当地出挑使用曲栱或板凳挑等架构,其中还包含土家匠师独创的架构——“将军柱”。土家族吊脚楼是独具匠心的民居建筑,被誉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1]。目前,学术界对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基因的生成与发展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生物基因理论引入其建筑研究,将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看作大自然中的有机生命体。运用科学原理,将建筑生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建筑的调控机制,把人们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应对称为“建筑基因”。挖掘并提取出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的“灵魂基因”,期望解决其建筑风貌所面临的传承困境,保护与弘扬建筑“灵魂基因”。1…恩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风貌面临的传承困境1.1…“灵魂基因”缺失,建筑风貌混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土家族吊脚楼成为旅游景点,化身为符号化的文化象征。当地相关部门推出的仿古风样板房,风格样式、构造手法及匠造文化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未凸显本民族建筑特征。由于当地缺少专业人才对建筑进行深入调研,所以无法精准挖掘建筑的“灵魂基因”,导致建筑风貌混乱。在当前旅游同质化时代,常出现与其他地区吊脚楼建筑风貌区分不明、张冠李戴等错误建设问题。1.2…功能需求改变,拆建矛盾突出恩施土家族吊脚楼是当地居民唯一的住所。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吊脚楼建筑功能已无法很好地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当地年轻人,他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此外,由于吊脚楼结构复杂、建造费用高、维护成本高等原因,现代化建筑被土家人认为更经济实用,这导致当地建筑拆除与新建矛盾突出。1.3…传统技艺失传,建筑文化褪色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吊脚楼逐渐被水泥房取代。恩施土家族人民感情淡化,建筑精神文化也逐渐褪色。当地工匠大多转行,吊脚楼的匠造技术逐渐流恩施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