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研究2024.01XixiaResearch党项族与汉族深度交融的舞台:唐代静边州的迁徙与庆州羁縻三州考察研究□张多勇张梅艳摘要:党项族早期生活地大约在甘、青、川三省交界区一带,贞观八年(634),唐行军大总管李靖进军吐谷浑,拓跋赤辞屯狼道坡以抗官军,后归附唐朝,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建立静边州。静边州“初在陇右”,后侨治庆州,再迁银、夏之间。唐代党项静边州都督府治所在庆州、银州的具体位置的确定,可以为唐代羁縻州研究以及宋夏战争的研究提供准确的地理坐标。文章在对庆州、银州古城遗址系统考察的前提下,确定唐代迁徙庆州静边州治所为今甘肃省华池县乔川乡阳湾湾古城遗址,唐代银、夏之间的静边州治所为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白城台村古城遗址,并对古城遗址比对,确认唐代庆州安置党项部落的三个羁縻州府的古城遗址分别是:唐代芳池州都督府治所为今甘肃华池县五蛟乡城壕古城遗址、唐代宜定州都督府治所为今甘肃华池县城壕乡城壕古城遗址、唐代安化州都督府治所为今甘肃环县曲子镇金村寺古城遗址。研究认为,党项族迁入唐代统治中心关内道的庆州,在与汉人的交融过程中,开始了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民族差距的逐渐缩小成为后来党项人学习汉人建立政权的重要条件。关键词:党项静边州;庆州党项羁縻州;唐代古城作者简介:张多勇,男,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荒漠化防治的教学和研究;张梅艳,女,北方民族大学专门史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上游宁蒙段历史上河道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YCX2207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护史研究”(项目批准号:22JJD770053)的阶段性成果。唐宋时期的静边州与夏、绥、宥、银等5州是唐朝党项所授定难军节度使的原封地,对静边州地望的研究,对于确定唐代定难军节度使的辖区至为重要。《宋史·夏国传》载:“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讨黄巢有功,复赐李姓。思恭卒,弟思谏代为定难军节度使。”[1]13982唐末党项受封地是5州。《宋史》卷四《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七年(982):“己酉,夏州留后李继捧献其银、夏、绥、宥四州。”[1]68这里是4州,没有静边州。《宋史》卷二百七十四《田钦祚传》载,田钦祚开宝六年(973),“以为银、夏、绥、宥都巡检使,俄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