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封面故事2024·4代表委员热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在滇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滇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认为,云南要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找准立足点,抓牢着力点,扎实推进绿美乡村建设行动,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凝心聚力,携手共进,从“站着看”到“一起干”“千万工程”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基本立场不动摇,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进一步撬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齿轮”。白永康说:“无论是种树、植草、栽花,还是清杂、除污、去乱,只要村党总支一声招呼,群众立马响应。”“通过‘挂职帮扶干部+村干部+群众’模式,干部更加热情地服务群众,群众越发积极地支持干部,干群关系变‘铁’了,乡村振兴工作攥成了‘一个拳头’。”白永康建议,进一步厘清政府干和群众干的边界,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杨钰尼认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和美乡村要围绕“共”字发力,做好“同”字文章。要强化引导激励,科学谋划一批“以奖代补”实事项目,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模式,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群凤庆县勐佑村个旧市毕业红村宣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7封面故事2024·4众“共同缔造”内生动力;要做好融合赋能,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工作,持续挖掘契合点,积聚动能、示范引领、点绿成金,更好地守护文化根脉、留住记忆乡愁,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科学治理,精准施策,变“一刀切”为“分类管”“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宜居宜业乡村,关键就在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代表委员们认为,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加快补齐治理短板和弱项,集中力量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串点成线、连线带片、集片成面。金瑞瑞说:“‘一刀切’,‘切’不开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