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2020)课程思政的思想内涵包含五个方面: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宪法和法治教育;五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孙有中2020)。“大学英语”是大学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还会通过营造英语语言文化氛围,引导他们熟悉英美等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学作品等,以促进其英语的习得。大学英语教学如果止步于此,课程思政的融入就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障碍。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将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与课程思政目标相结合的新问题,大学英语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制订课程目标,从已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材料中挖掘思政元素,引入新的思政教学材料,争取实现英语教学和价值引领齐头并进。下面,结合《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的教学实例,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一、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高校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政治课完成,而大学英语课程仅需要完成语言知识习得和技能提升方面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长期以来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课程思政概念自2017年提出至今,尚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目前实施思政融教虽然已有初步成效,但是还面临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师、教学和学生三个方面。首先,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把重点仍放在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上,不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引导和培育。还有的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动态关注度不够,因此无法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其次,在教学方面的问题是最多的,集中表现在教材和教学过程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是传统的英语教材,没有融入课程思政模块,因此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发掘和补充,这也是他们面临的新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大学英语教师对思政内容的融入方式比较单一,将英语知识和思政内容生硬结合,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也会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