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的简介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的作曲吕绍恩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1935年,吕绍恩出生于山东省青岛,他从小生活在充满音乐的大环境下,加入过合唱团,学过钢琴,又系统地学过很多乐器,对民乐充满兴趣,这些都支持着他的创作道路,为他之后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1960年,吕绍恩在大学三年级的暑假创作出了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乐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狼牙山五壮士》的创作不仅仅是对五壮士爱国情怀的赞歌,更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敌御侮保卫家园、万众一心浴血奋战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首曲目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残酷的战斗场面,曲目的体裁为武曲风格。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根据狼牙山战斗改编而成,乐曲手法大胆,敢于创新,全曲用激动人心的旋律,激烈地展开表现战斗性的场景,讴歌了抗日英雄的英勇斗争精神。文/武如玉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演奏技巧的分析〔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老百姓撤离,与日伪军在狼牙山上展开对抗,最终在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作曲家吕绍恩以此背景为原型,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谱写出一首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作曲家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进行了热烈的讴歌,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这首曲子既有琵琶武曲的表达方式,又有西方的创作技法,整曲结构严谨,形象生动,对琵琶音乐的创作与演奏技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关键词〕《狼牙山五壮士》;琵琶曲;演奏技巧;情感表达|音乐世界|YINYUESHIJIE66二、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曲目结构分析(一)音乐表现手法作者在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的创作过程中,根据狼牙山五壮士的历史背景运用大量的扫弦、拂弦、摇指、轮指、满轮、双弹等创作技法来充分体现琵琶武曲紧张激烈的特点。采用西洋大小调的调式调性特征并加上民族五声音阶在曲目中的使用,其中民族五声音阶的加入使得音乐更具有中国韵味。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中还大量使用了和弦,曲目的难度也由和弦的运用而增加,主要使用的是三和弦和七和弦。开头部分的三和弦与七和弦的使用,为乐曲营造出一种悲壮的色彩,引发听众的思考,并把听众带到故事的场景中,更能让听众感受到故事情绪的变化,为下面的故事陈述做铺垫。紧接着乐曲中出现的三和弦与七和弦是乐曲最开头创作形式的重复,进一步抒发强烈的情感并与后面的明朗欢快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中间部分的三和弦与七和弦的运用是为了描述鬼子进村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