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医疗装备2024年3月第37卷第6期MedicalEquipment,March.2024,Vol.37,No.6目前,临床针对玻璃陶瓷修复体的常规处理步骤为,先采用氢氟酸蚀刻,再利用硅烷处理,最后放置粘合树脂进行粘接[1-2]。但氢氟酸蚀刻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一方面,氢氟酸具有高腐蚀性,护理人员操作中软组织被灼伤的概率较高[2-5];另一方面,氢氟酸蚀刻后需用自来水或气枪水气彻底冲洗修复体,此过程中极易发生氢氟酸喷溅,污染周围环境[6]。文献[7]报道了氢氟酸蚀刻操作中氢氟酸喷溅的相关事件,这无疑增加了护理人员对使用氢氟酸的焦虑情绪。因此,寻找一种在氢氟酸蚀刻玻璃陶瓷修复体中使用有效且安全的表面清洗方法一直是我们工作的焦点。我科室在前期实验基础上,已成功申报了一项口腔科专用氢氟酸冲洗容器专利(专利号:ZL202221668317.9),并基于该专利改良了传统玻璃陶瓷修复体表面清洗方法,实际应用效果显示改良方法既可保证冲洗效果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探讨传统方法和基于口腔科专用氢氟酸冲洗容器的改良方法在氢氟酸蚀刻玻璃陶瓷修复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6月我院140名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伦理审批号:KS20230810001),参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年龄25~50岁;可熟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排除标准:依从性差,不愿意配合本研究;未坚持参加研究。1.2方法成立7人研究小组:口腔修复二科副主任1名(博士,副主任医师)、口腔修复二科护士长1名(本科,副主任护师),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指导、效果评价和质量控制;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2名(本科,主管护师),负责相关知识两种表面清洗方法在氢氟酸蚀刻玻璃陶瓷修复体中的应用效果朱清英1,2(第一作者),郑俪媛1,2(第一作者),苏美娟1,2,王夏萍1,2,张怡1,2,吴千驹1,2(通信作者)1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福建厦门361008);2厦门市口腔疾病诊疗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8)〔摘要〕目的探讨2种表面清洗方法在氢氟酸蚀刻玻璃陶瓷修复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6月医院140名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名。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处理玻璃陶瓷修复体,即4.5%氢氟酸处理20s+气枪水气清洗30s+无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