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期总第9期新文科理论与实践No.1,2024SerialNo.9JournalofNew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立足本位促进交叉——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特色安东强摘要:立足本位与促进交叉,是中山大学历史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基本取向。在继承开创之初傅斯年“史料学”与顾颉刚“民俗学”的基础之上,中山大学历史学科通过加强基础训练和促进学科交叉,以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作为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不断强化历史学本位意识,促进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摸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世纪以来,以历史人类学、口述历史为学术取向,将中华文明丰富的历史内涵与岭南大地的历史资源相融会凝练而成的全程进阶性实践教学体系,已然成为中山大学历史学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关键词:历史学;学科交叉;实践教学;历史人类学DOI:10.20066/j.cnki.37-1535/G4.2024.01.04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基础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标志着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提升到战略新高度。而“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反映出中国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坚定决心。其中,历史学人才培养之于国家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而注重历史学对社会科学的基础性支撑与多学科交叉,恰是中山大学历史学百年发展脉络的基本取向,从而形成了诸如史料学、历史语言学、历史地理学、历史人类学、社会经济史、西域·南海研究、孙中山研究等特色研究及人才培养的传统。中山大学历史学自20世纪90年代就入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20年入选首批中山大学“强基计划”专业、2021年又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同时依托“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在二十多年基地班本科生选拔和首批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础上凝练而成的“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改革成果,先后获中山大学2019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广东省2019年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这充分体现出中山大学历史学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作者简介:安东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广东广州510275)。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历史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2021080026)的阶段性成果。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1期自主培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