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024·5技术推广·推广园地经济作物间作套种技术推广建议郭会丽(保山市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保山678000)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作物之间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对耕地的依赖性不断增加,提高单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耕地效益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受到较大限制。基于此,隆阳区农业农村部门通过产业转型和现代化改造(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应用间作套种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1.主要经济作物基本情况隆阳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经济作物(咖啡、甜柿、杧果、柑橘等水果产业和设施蔬菜、水生蔬菜、生态蔬菜等)。2023年,甜柿面积2987hm2,产量4.56万t,产值3.09亿元;杧果面积8684hm2,产量10.81万t,产值3.04亿元;香蕉面积144hm2,产量2376.1t,产值763.1万元;咖啡面积7800hm2,产量2万t,产值8.8亿元;蔬菜面积1.6万hm2,产量54万t,产值18亿元;红花面积2064hm2,产量1161.64t,产值1.16亿元。2技术要点和推广方法间作是同一田地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经济作物间作套种是一项时空利用技术,能充分利用季节、土地、气候等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农作物一年多熟、高产高效。在农业生产上,根据农作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搭配,合理种植,可以有效减轻一方或双方病虫害发生的可能,不仅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降低了农产品生产成本,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收。2.1技术要点一是选择合适的作物种类。在生长季节,大面积间作套种作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应基本一致。将作物形态特征与肥力特征相结合,促进环境互补利用。如紧凑和松散、直立和矮小的品种可按叶片大小、叶形互补、深浅根系结合。二是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管理好主要作物和次要作物之间的空隙,为作物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空间、水和肥料。在充分提高次要作物密度和产量的基础上,保证主要作物的密度和产量。增加行距,使高杆作物靠得更近,增加矮杆作物的行数,为高杆作物提供空气和光照,确保其得到次要作物的全部好处[1]。缩短共生期,使两种作物互不干扰。三是栽培技术采取相应措施。劳动力、栽培技术和肥水使用等因素在不断调整主要作物和次要作物之间的关系,引导作物生长朝互利方向发展。因地制宜进行栽培管理,播种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做到早播种、早补苗、早施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