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_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串讲班-张敬富1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知识点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第20章)一、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1.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审计意见覆盖的范围(1)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对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2)针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针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二、内部控制审计基准日含义内部控制审计基准日:是指注册会计师评价内部控制在某一时日是否有效所涉及的基准日,也是被审计单位评价基准日,即最近一个会计期间截止日。说明注册会计师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只测试基准日这一天的内部控制,而是需要考察足够长一段时间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情况。三、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表20-1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区别主要区别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1.发表审计意见的对象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披露2.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的目的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据此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并获取与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确定程序、获取证据)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3.测试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范围要求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运行有效;(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存在,注册会计师可能对部分认定,甚至全部认定均不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针对所有重要账户和列报的每一个相关认定获取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主要区别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4.测试内部控制的期间要求(1)需要获取内部控制在整个拟信赖期间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2)如果拟信赖的控制自上次测试后未发生变化,且不属于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可以利用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但每三年至少对控制测试一次(1)需要获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