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运输·搅拌与运输——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宜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浇筑·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3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应符合如下规定:粗骨料料径>25mm时,不宜超过3m;粗骨料料径≤25mm时,不宜超过6m。当不能满足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养护终凝前(通常为浇筑后8~12h内),开始自然养护。养护时长:7d\14d。强度在1.2N/mm2以前,不能踩踏和安装模板。施工缝留置·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位置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刚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处理·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1.2N/mm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后浇带·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在主体结构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14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砌体结构施工砌筑砂浆水泥·≤M15——宜用32.5级通用硅酸盐水泥或砌筑水泥·>M15——宜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宜用中砂,其中毛石砌体宜用粗砂。石灰膏·熟化时间——至少7d(磨细——不少于2d。)·稠度值——当砌筑材料为粗糙多孔且吸水较大或在干热条件下砌筑时——应选用较大稠度值的砂浆;反之,应选用较小稠度值的砂浆。·分层度——不得>30mm·砂浆代换——施工中不应采用强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