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6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探究杨承成刘虎周莹萌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1摘要:地震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当地震灾害等级较高时,不单单会导致建筑物在短时间内坍塌,还会对交通以及通讯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让人们面临一定的生命安全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对地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考量,使得建筑质量得到保障,从而尽可能地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使得效果明显低于预期,所以要对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展开详细分析。此次研究对丰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具有理论性意义。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技术要点中图分类号:TU352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依据1.1根据建筑结构功能目标实施抗震设计在开展结构抗震设计之前,设计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建筑结构功能目标,这是因为不同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不同,不同的建筑结构对抗震性能的要求存在差异。由于民用建筑建设规模大、建设高度高、居住人口密集,相较于工业建筑,其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历年来工程地区发生的最大等级地震以及建筑内部的破坏程度,确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各体系结构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并对建筑结构进行受力分析,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水平。1.2根据建筑基本构造进行抗震设计首先,对于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设计人员应考虑承重柱对房梁的约束弯矩,并适当增加其横截面积,将其高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这样,承重柱的抗弯能力就会更强,在地震发生时也不会轻易出现裂缝。其次,建筑框架设计分为横向设计和纵向设计两个方面,设计人员要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法,对这两项设计进行协调,确保地震发生期间各建筑结构都能有效抵御地震应力,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3根据建筑规划与场地情况进行设计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调研人员在对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调研时,经常会发现含水量较大、土质松软的地质结构。而当地震灾害发生时,在软土地基上建造的建筑会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因此,设计人员必须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彻底碾压夯实土地。另外,设计人员还可以通过增加土方开挖量,使用强度高的回填材料来增强建筑结构的基础稳定性。如果建筑附近分布有大量的障碍物,那么当地震发生时,这些障碍物会影响住户的逃生。对此,设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