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23年第09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投标阶段,一些建筑企业往往会降低对招标单位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招标单位对于合同的约定要求。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加上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会严重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关键词:建筑企业应收账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268-03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大幅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在带动建筑行业迈向新台阶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剧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能够中标,一些企业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忽视了对业主单位信用状况的调查,在合同约定及签订时一再退让,这种情况下,将会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加大后期回收难度,导致坏账等概率倍增,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与发展。为此,需要重视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量较大。理论上来讲,赊销业务产生的欠款都应该如数收回,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对购买者一方没有指定严谨的信用政策,宽松的信用制度直接会影响到建筑单位本身的资金运转。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应收款项在企业账目中滞留形成坏账,收回一事遥遥无期,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甚至亏损。无论在哪个行业,一个企业一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耗费大量资金,相对应的资金就会有收不回的风险,企业将遇到前所未有的资金困难问题。就建筑公司而言并没有太多现金的流入,但是迫于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赊销产生的相关预缴税金和费用确是真实存在的。没有真实的收入反而有真实的费用支出。2.营运周期太长。营运周期是由存货与应收款项的周转天数相加得来的,这项指标所包含的周期是从收到存货一直到销售之后取得收入,在建筑企业指的是从获得工程承包权到完工收回工程款。这个期间跨度越长,就说明资金的周转速度越慢,反之,则越快。营运周期的长短还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盈利的能力。营运周期过长,另外的一个原因是购买者一方的收账期不一致,有长有短,必然会延长应收款项的收回周期,使建筑单位的大量资金都累积在流通领域,资金循环效率低,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会受到阻碍,企业的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