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功夫在于正确透彻理解原文。理解对了,才讲究译法。但正确理解却不是易事。下面分两部分来谈这个问题:一是提防望文生义。二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一、提防望文生义看下面理解错误的例子:“田获三狐。”“田无禽。”)来日)司马)省港第一章怎样去理解原文?画廊,陈设图画的窗地震预报照明了道路海洋终端孪生城市这里有块擦纸胶(广东方言,即“橡皮擦”。)在雷达下操作开头两句原文于《易经》。一在解卦,一在恒卦。译者都是外国人。他们不懂古汉语的“田”有田猎的意思。第一句说去打猎得到三头狐狸。第二句说去打猎却无所获。(译者却误以为在田野了。)第三句以译“来日绮窗前”的“来日”。全诗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意是你来的那天,窗前的梅花开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了没有?误译出自外国人。这位外国译者也误译“司马”为,不晓得白居易在《琵琶行》序中说的“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司马”是个什么官。“省港”“,省”指广东省城的广州“,港”指“香港”。一位非广东籍的青年人在其日用语言中没有这个词,又不知道“省港大罢工”这段历史,就从字面译“省港”为为画从类比推理(如从,便会误以误为地震预廊。由于一知半解,便以报,不晓得这是勘探石油的震探法。美国奥尼尔()的名著《奇异的插曲)中,借》用莎剧《王子复仇记》中王子的一句独白:竟被一位译者误译为:“这里有块擦纸胶。”这位译者既不知(这句话的出处,又不查查词典,看名词)是有困难、障碍之意,遽尔望文生是香港的海运码义。头。是姊妹城市。这些如不多看英语报刊,只啃课本,是看不到的。比喻暗中活动。飞机可以低飞避过雷达的搜索进行偷袭,因而比喻避过人们耳目的行为。没有人故意望文生义。但望文生义又是理解和翻译中易犯的毛病。根本原因在于不够小心谨慎。知识范围固然愈大愈好,但一个人所知总是有限,尽管翻译一篇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内容牵涉的范围也会很广,非一个人所能尽识,求解小心谨慎,善于怀疑,勤查参考资料,则出错的机会少些。于此,翻译工作者要意识到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第一,要意识到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语音、语法、词义有今古。译一本书要注意该书的写成年代,不要以古释今,或以今释古。将“田无禽”和“田获三狐”的“田”理解为田野,是知今不知古,知今知古还要落实到具体场合。如以“司马”为管马的人,固然不知今古,但知其为官职,名称仍然不够。古时司马之官掌管军机,是个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