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两则西夏文发愿文残件进行翻译,并探讨其内容,揭示其文献价值。俄藏7123号西夏天盛丙子八年发愿文证实西夏时期即已使用西夏文“当今皇帝”这一用语,元代刊印西夏文佛经时,继承了西夏时期的这一用法,否定了只有元代才使用这一词语的说法,匡正了过去不准确的认识。俄藏7583西夏文发愿文记载了西夏用“金墨字”缮写佛经,明确了西夏时期使用泥金字的事实,并以多种面世的西夏文泥金写经加以证实。发愿文记载当时写印施放大量番、汉文佛经,还在法会上“诵羌、番、汉二十藏经”,显示出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党项族、汉族、吐蕃等各族文化都得以展现,反映出当时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和合共存。关键词:西夏;西夏文发愿文;当今皇帝;金墨字;多民族文化交融作者简介:史金波,男,宁夏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夏历史文献、语言文字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项目批准号:11@ZH001)的阶段性成果。两则西夏文佛经发愿文译考□史金波西夏研究2024.01XixiaResearch佛经发愿文一般是做佛事活动以表达发愿者愿心的文章,如书写、印施佛经时施主叙述佛事过程,阐发祈愿。发愿文中往往记载佛教活动的相关史实,又多有年款,显示出具体时间,还往往记载佛事活动的具体情结和相关人员,对佛教史乃至社会史的研究有特殊的价值,从而受到特别的重视。西夏王朝推行佛教,以西夏文翻译佛经,广泛流行,同时也流行汉文、藏文佛经。其中有的佛经有序、跋或发愿文。关于西夏佛经的发愿文过去已有不少研究,但还有一些发愿文有其特殊的学术价值,仍未得到译释研究。本文对两则西夏文发愿文残件进行翻译,并论述其内容,揭示一些事实,匡正过去一些不准确的认识。一、俄藏инв.№7123西夏天盛丙子八年发愿文此件发愿文刊布于《俄藏黑水城文献》第26册,仅存1面,前残,高17.9厘米,宽10.7厘米,版框高14厘米,四周单栏,西夏文楷书,面7行,足行13字(图1)。[1]337图1инв.№7123西夏天盛丙子八年发愿文——49——49以下将西夏文录出并用汉文对译①:……1.索皽菢镁息癏蕽綒緽榴息嫉碽帝母大愿〈〉发弥陀佛殿〈〉坐〈〉2.属篎蕽綒瞲其戊遍梭泛螙礠綀为复弥陀经契三千卷〈〉印诸人3.谍涸镁蘦界臷嘻猜縹籒綃籄〈〉施愿此善根以天归先圣最4.疤緽礼谩纚罏竀猜索翙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