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诗词,似乎一字一词皆关乎情与景,慢嚼细品总感觉言近旨远、情韵无穷,这也正是古诗词的魅力之所在。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之中,试窥见古诗词之美,需要教师创设炼字情境,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语言实践和赏析实践,通过炼字教学,带领学生品味诗词语言,步入诗词情境,体悟诗人情感,进而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古诗词炼字之表征炼字,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于诗词的创作之中。因古诗词讲求炼字炼句,所以诗人在用字遣词之时会进行锤炼推敲、用心磨砺以求得诗词的简练精美、活灵活现。有时候也正是因一个字,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此中个例不胜枚举,如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显蓬勃春意;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展露月下花影婆娑之美。古诗词,往往一字见褒贬,也正是因为这一字,足见诗人笔力,而流传千载。可以说,炼字既是诗人语言的精心锤炼,更是诗人情感的熔铸。何谓炼字教学?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运用炼字方法对古诗词的字词进行思考、锤炼、运用,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步入诗境、感受诗情的一种教学活动。二、古诗词炼字教学之意蕴1.感文字之妙,提高语用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古诗词的炼字教学正是基于语言层面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时下互联网时代,网络用语不规范,致使各种网络语言大行其道。学生正处于一个语言学习、语言接受的重要阶段,极容易受到干扰。因而,古诗词的炼字教学实践,正是让教师引导、带领学生感受语言之妙用,从而学会辨别语言,学会扬弃,学会用好语言,提升语言品位,以真正落实语言建构与应用的素养要求。2.入诗词之境,提高审美力古诗词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厚的情感意蕴见长。一首诗或词,往往几十个字,却含蓄隽永、意味无穷。历史上,古人也常因一字而反复推敲锤炼,如贾岛“鸟树池边,僧敲月下门”的“推敲”故事,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艰难曲折。一个字能影响一首诗,一个字炼得好,能改变诗词意境,传达出事物的特征及诗人感情,使之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用。正如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提道:“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了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