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2024/04/语文教学与研究/聚焦与思考/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策略研究O谢先丽谢先丽,海南省琼海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摘要:“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科大概念。但是在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要么囿于单篇教学的惯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要么只取大概念的“形”,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这都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大概念的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既能拓展教学的广度,又可以挖掘教学的深度。关键词:大概念;文本细读;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了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那么这四个维度的学科核心素养该怎么落实?课标明确指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意味着我们的课堂要从传统的零散的碎片化教学模式走向以大概念为统帅的结构化的深度教学,学生在掌握大概念的过程中,能深人语文学科本质,当其进入更高一阶段的学习或生活时,能够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进而解决问题。“文本细读”是一线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对文本的字词句段、结构主旨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来提升阅读的质量。王先需先生在《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中谈到:“关于文学的一切精彩的见解、高深的理论,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从大量的文学文本中概括出来,最终又应该能够用来解释各种各样的文学文本。”2}在“双基"和“三维目标”为主的时代,文本细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核心素养教改时代,传统的教学呈现出知识的碎片化、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低等弊端,大概念教学顺势而生,成为链接众多知识的桥梁。随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落地,大概念教学的“大”和文本细读的“细”碰撞出的争议比比皆是。在一线教学中,由于时间、学情等因素的限制,许多教师要么抛开大概念,一如既往地追求单篇碎片化教学;要么只取大概念的“形”进行大单元或群文教学,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方式都不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概念教学也好,文本细读也好,其出发/聚焦与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04/047点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无论是单篇教学,还是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做的是文本细读,只有读懂文本,吃透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