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技能是英语运用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听和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习者的听说水平低于阅读水平,而且经常出现听不懂却看得懂的情况,如听力理解题目做错了,马上阅读录音文本即可理解其意。不可否认,词汇、习语等积累不足是原因之一。声音转瞬即逝,对于没学过的词汇,学生很难根据上下文推测意思。然而,很多情况下,听不懂却看得懂的主要原因是语音知识缺乏或口语训练太少。当学生无法把听到的语音信息和大脑中储存的语音信息相匹配时,就会出现因语音输入与语音储备之差而造成的理解障碍。这个差距一方面是词汇、语法储备不足造成的,如缺乏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前期积累等;另一方面是语音储备不足造成的,如没有掌握词汇的重音、句子的重音及连贯言语中的连读、失爆、同化、节奏、停顿和语调等语音知识和技能等。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语音储备不足造成的理解障碍常常被忽视。短期的英语语音专项教学不仅对于提高英语听说技能非常重要,而且是提高听说水平的必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在中学阶段开展。一、文献综述(一)行为主义理论语音教学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行为主义理论。最传统的语音教学方法是模仿练习和大声朗读。因为发音特征涉及认知功能也涉及运动机能,运动机能的反复操练确实可以增加熟练度,所以模仿练习和大声朗读至今仍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语音学习方法。(二)交际语言教学论对于传统的语音教学材料最普遍的批评是非语境化和缺少实际交流的基础。克拉申(Krashen1982)的二语习得理论的一个主要原则是语言最好是在用来传递信息时被教授,也就是在真实的语境中教授。彭宁顿和理查兹(Pennington&Richards1986)也提出这种交流的情感应该在语音教学中得到回应。缺乏有趣的交际语境的规则讲解和反复模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彭宁顿(1996)还提出:语言学习者不仅要注意到机械的与发音有关的方面,而且要把直接的语言环境中的这些发音特征和人类交际的更大的语境有意义地衔接起来。听力练习中的短对话具有鲜明的交际功能,比较适合用作学生学习总结语音规则并进行模仿练习的语音教学材料。(三)注意假设理论施密特(Schmidt1990)研究自己学习葡萄牙语时的学习日记发现,如果学习者无法注意到差别,就无法掌握该语言的特征,因此将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注意”与学习之间建立了必然的联系,提出了“注意假说”(noticinghypothesis)理论,强调在二语习得中,只有学习者注意到的语言信息才有可能被吸收。就英语语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