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手记/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05/105像达尔文一样思考一一《自然选择的证明》教学手记O史彦杰史彦杰,上海市七宝中学教师。摘要:本文聚焦于如何解决课文《自然选择的证明》的两大难题:其一是学生对达尔文进化论较为常见地带有自以为领会实则并不理解的心态,其二是课文严谨而嗨涩的语言和环环相扣的逻辑有点“劝退”读者。对此,我带领学生通读了《物种起源》原著和达尔文的传记等科普读物,使自已和学生能够基本建立对该课文所涉及知识的“知识地图”,以期在专业知识的背景上理解课文的表述意义,先观全豹然后窥一斑,从而在历史意义上理解“达尔文”的诞生意义以及他独特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尽管也提到了他的错误,但这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进化论。关键词:自然科学论著;知识地图;理论背景;语言分析;达尔文的错误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力的工具和手段,科学卓有成效,因此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设置了对几篇自然科学论著的学习,《自然选择的证明》是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用词准确,表达严谨,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但该课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有两个比较普遍的理解上的难题:其一,它是达尔文皇皇巨著《物种起源》的最后一章“综述和结论”的节选部分,而且编者节选的是达尔文对前14章内容的简述,他罗列和重申了那些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事实和论点,并没有对自己的观点展开详细的论述,因而专业性很强,比如“变种”“亚种”之类的专有名词令学生困惑不已,以概括为主的论证方式也因“干货太多”而导致学生难以消化。其二,“物种演化”的知名度太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已然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学生容易产生“这篇文章不用认真看也能知道最终结论”的心理预期,在达尔文诞生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学说缺陷也被暴露出来,这进一步造成了学生莫名的“心理优势”,降低了学生的认知动力。陈静静博士在《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中提出:“要进行有效的学习设计,教师要对本学科有系统全面的把握,能够对本学科的‘知识地图’进行确认,并能够以大概念为基础,对学科的系统和框架进行建构。”Ⅲ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也是课堂的基础概念。《自然选择的证明》提出的概念有很多,但是大概念应为“自然选择学说”“遗传和变异”“物种演化”,其他概念诸如“物种106/2024/05/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师手记/和变种”“物种竞争”“过度繁衍倾向”“本能”“性选择”“迁徙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