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24年3月(总第260期)英语广场文化翻译理论视域下怀古词的翻译——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王广东[摘要]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宋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应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是因为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宋词对于英语读者来说并不好理解。本文以许渊冲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本为例,结合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从历史典故和文体风格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怀古词的翻译方法以及文化传播意义。[关键词]宋词;文化翻译理论;怀古词[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8-0003-04收稿日期:2023-8-6作者简介:王广东,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语用学。1研究背景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因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译者的关注。宋词始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于宋朝,作为一种古代文学体裁,在形式上没有唐诗那么整齐划一,但是给了作者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宋词被译为不同语言的译本并传播到全世界,这些译本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媒介。怀古词作为宋词的一部分,一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涉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事迹等。如果说宋词难翻译,那么怀古词的翻译可谓是难上加难。怀古词的翻译涉及复杂而又烦琐的文化因素,成功传递这些文化因素是优秀的对外翻译实践必须要做到的。因此,本文以许渊冲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本为例,结合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对怀古词的翻译进行探讨。2怀古词怀古是宋词的一大主题,主要内容是回忆过往,词人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或感慨昔盛今衰。怀古的“古”字,指的是古人古事,具体来说,是词人在登临旧地或游览古迹时,抒发跟特定的古人古事相关的思绪。所以怀古词往往结合登临这个主题,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描写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苏轼47岁时在黄州游赤壁时所作。苏轼通过描写赤壁旖旎雄伟的风光,以及叙述三国时期周瑜谈笑中破敌的故事,感叹自己白发苍苍却仍功业无成。笔者之所以选择这首词作为源语文本,是因为这首词作为怀古词的代表作涉及了许多历史文化因素,如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历史事迹等。许渊冲先生是我国翻译界泰斗,在从事文学翻译的几十年间,他形成了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把一些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翻译成英04esteachers@163.comTel:02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