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MUSICLOVER被称为“万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坐拥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很多人好奇,是什么把这个宗教和人种多元的“散装国家”维系在一起?为何在被殖民数百年后,他们的传统文化习俗依然未被来自西方的潮流冲散?有些答案我们看不见,却可以听见。巴厘岛上的人信仰印度教,爪哇岛上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可他们却说着同一种佳美兰音乐语言。这是印尼百姓的日常生活,却被百年来世上各类音乐家奉为“神物”。丝路回声•逍遥游EchoesfromSilkRoad·ACarefreeJourney漂洋过海的佳美兰文字_丁祺煜、李鹏程GamelanVoyageAcrosstheSeas“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样神奇地融入各类当代音乐风格。我的脚步和耳朵曾一次次在陌生的世界流连忘返,故于此“丝路回声”专栏分享所见所闻,在“逍遥游”“乐人谈”“十问”三个板块中,见证“丝绸之路”的精神和声音在当代的无限延伸。这一抹新鲜的色彩和你处于同一时空,或许在未来某个奇妙的时刻,你会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听见他们在永恒歌唱。MUSICTALK音乐坛外谈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德彪西在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见识到爪哇乐舞,佳美兰乐队特殊的音色与质感令他迷醉。这种遥远东方的音响将德彪西引入一个空灵的新世界,如此“佛系音响”在欧洲音乐中前所未有。《版画集·塔》的五声音阶和纯五度低音回荡着大锣的声响。有着类似体验的还有法国作曲家普朗克,他在1931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初体验佳美兰音乐,次年就创作出《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将佳美兰音乐与现代主义音乐风格熔于一炉。纵使德彪西没有使用打击乐器合奏的形式与佳美兰音乐产生关联,但他在钢琴作品中对全音阶、五声音阶的贯穿和延音踏板带来的共鸣,都是同一片神秘土地的回响。在佳美兰乐器中,最接近钢琴形态的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的爪哇舞蹈演员452024.01乐器当属铜片琴。为了更好地控制音色,演奏者需用左手跟随右手依次按压发声的铜片,双手因此经常形成交叠。受到这一乐器演奏形态的影响,德彪西经常在钢琴上运用双手交叉(InterlockingHands)弹奏的技巧,如《焰火》《雨中庭院》等。这一技巧同样影响了拉威尔的创作,如《水之嬉戏》等。拉威尔曾说:“我认为爪哇音乐是远东地区最复杂的音乐,我经常从中汲取主题。《瓷娃娃的女皇》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