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No.2课例引言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行动中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教育部2018)由此可见,传统的课堂已无法满足当下教育的需求,恰当借助智能设备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可见,信息化应用将渗透到每个方面,为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是促进教学教研变革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观察身边的课堂不难发现,大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存在如下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插入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就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不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用智慧课堂只是为了标新立异;还有的教师虽然很想借助智慧课堂形成高效课堂,但是不知从何处入手。新时代的教学是智能化教学。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可视化教学,可更好地弥补常规教学中缺乏数据分析的环节。因此,在智慧课堂平台的支持下,优化教学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智慧课堂的概念界定对于智慧课堂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学者强调以下两点:一方面关注教学,强调智慧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关注信息技术手段,强调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刘邦奇、吴晓如(2019)提出智慧课堂的定义,即新一代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陈衡(2020)提出,智慧课堂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从课堂上的授课重点而言,智慧课堂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从课堂授课手段而言,智慧课堂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以促使课堂教学智能化、信息化。本研究中的智慧课堂,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融合的高效课堂,确切地讲,智慧课堂指以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为目标,在智慧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借助智慧教研管理平台进行评价的课堂。二、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皮亚杰(Piaget)提出。该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信息的建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