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中“逆向设计”的应用———以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尹爱慧(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中心小学,山东日照262300)摘要: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课程中,教师应用“逆向设计”教学方法展开课程教学,不仅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思路的束缚,运用“以学定教”“以评促教”的方式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还能让学生遵循正确的方向进行习作知识探索与实践,使其在目标引导和评估指导过程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了达到上述教学效果,本文从“逆向设计”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明确预期成果、建构评估模型、开展习作练习活动,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策略。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逆向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几乎每个教学单元都穿插了习作教学内容,如习作例文、习作练习等板块,而这部分内容与单元课文、快乐学习吧、语文园地等板块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整体,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构成了更加科学完善的语文教学系统,对促进学生高效探知、自主实践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却忽视了习作板块在单元教学中的实际价值,割裂了习作部分与课文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了习作教学的最终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转变习作单元教学的理念,运用“逆向设计”教学方法重构课程体系,转换教学顺序,让学生以习作知识探索、习作能力提升为导向,对单元知识展开探索与实践,从而使习作教学真正发挥出育人价值。一、“逆向设计”教学方法概述“逆向设计”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技能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的正确运用方法,并将其科学迁移到实际问题之中,高效解决具体问题。“逆向设计”更加强调对认知结果的预设性,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流程翻转过来,先以明确的学习成果预期为起点,运用逆向思维,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评估方法,再设计能够达成预期目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逆向认知过程中,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在学科知识学习与技能应用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使其在努力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有效弥补自身缺陷,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提升学科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逆向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思路是:教师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起点,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明确他们应当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做到“以学定教”,然后再围绕教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