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的制作预拱度和施工预拱度1.概要在设计斜拉桥中,一般用成桥阶段模型估算结构的截面和索的截面、索的布置以及索的张力,用施工阶段模型分析并确定各施工阶段索的张力(如何调索)以及制作预拱度(Fabricationcamber)和施工预拱度。通过施工阶段分析可以确定构件在各施工阶段的应力,用户可通过调整测试施工阶段确定较优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当沿着前一阶段施工的桥梁段的切线方向添加新的桥梁段时,对后续的节点会产生假想位移,结构真实的位移(Realdisplacement)也称为总位移是由自重和荷载作用的纯位移(netdisplacement)和假想位移构成的。为了决定制作预拱度(Fabricationcamber),需要输出总位移结果。本资料将说明制作预拱度和施工预拱度的概念,并说明在MIDAS/Civil中如何查看各施工阶段的总位移以及如何输出制作预拱度和施工预拱度。2.制作预拱度和施工预拱度的概念使用悬臂法施工的斜拉桥最重要课题的就是控制形状(位移控制,geometrycontrol)。有时为了减少徐变的影响会采用提前两个月左右预制桥梁段的方法,预制时会给桥梁段一定量的预拱度,使其在组装时不至于产生较大的应力。图1.制作预拱度概念图示在做施工阶段分析前一定要了解整个施工顺序和各阶段的荷载,因为当按预期的制作预拱度浇筑后,如果发生了意外的荷载或其他没有考虑到的情况,重新调整会很困难,所以斜拉桥的施工必须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constructionengineering)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验算。1图2中简单说明了制作预拱度和施工预拱度的差异。图2(a)表现的是施工各桥梁段时的位移量。在施工第2个桥梁段后,节点1和节点2的位移量(不包含施工桥梁段1时的位移量)分别为12δ和22δ,在节点3产生假想位移32δ(不包含施工桥梁段1时的假想位移量)。所谓的假想位移指的是当前桥梁段沿上一桥梁段的切线方向与上一桥梁段连接时产生的位移(不是由施工当前桥梁段时荷载产生的位移)。施工完第3桥梁段后各点的总位移(realdisplacement)如下:�节点1的总位移=111213δδδ++�节点2的总位移=313233δδδ++212223δδδ++�节点3的总位移=isplacement)如下:�节点1的纯位移=各节点的纯位移(netd2223δδ+111213δδδ++�节点2的纯位移=�节点3的纯位移=33δ图2(b)表示的制作预拱度和施工预拱度,各节点的总位移曲线的反向曲线即为制作预拱度曲线,各节点的纯位移曲线的反向曲线即为施工预拱度曲线。2δ11δ21δ31δ12δ22δ32δ13δ23δ33δ32δ33δ31δ11δ12δ13δ21δ22δ23δ3...